豆瓣-核携星空——第二届中文幻想星空奖颁奖礼暨2011上海高校幻想节闭幕式 http://www.douban.com/event/14420968/
第二届星空奖颁奖礼微博直播 [ 有奖转发 ]时 间:8月26日 10:09 - 8月27日 17:00 http://event.weibo.com/198553
2011年8月26日星期五
2011年6月21日星期二
2011年6月20日星期一
科幻小说研究 sfs
科幻小说研究
#113 = 38卷,第1部分= 2011年3月
文章 对汇集特刊 编辑由Rob莱瑟姆
Science Fiction Studies
http://www.depauw.edu/sfs/covers/cov113.htm
#113 = 38卷,第1部分= 2011年3月
文章 对汇集特刊 编辑由Rob莱瑟姆
Science Fiction Studies
http://www.depauw.edu/sfs/covers/cov113.htm
2011年6月19日星期日
2011 SF & F Translation Awards Announced
2011 SF & F Translation Awards Announced
http://www.sfawardswatch.com/?p=4354
http://www.sfawardswatch.com/?p=4354
2011年6月16日星期四
2011年6月14日星期二
(《三體Ⅲ.死神永生》中的科學 (名家專欄/董仁威)(評註/黃海)-bhhwang的無名小站)
(《三體Ⅲ.死神永生》中的科學 (名家專欄/董仁威)(評註/黃海)-bhhwang的無名小站)
http://www.wretch.cc/rd/blog/plurk/www.wretch.cc/blog/bhhwang/13137292
http://www.wretch.cc/rd/blog/plurk/www.wretch.cc/blog/bhhwang/13137292
轉新浪網友久翎舞的文章:阿西莫夫(Asimov)谈寫作 - (5)連載(Serials) (2007-12-19 03:28:42)
阿西莫夫(Asimov)谈寫作 - (5)連載(Serials)
(2007-12-19 03:28:42)2011年6月10日星期五
臺灣科幻生態八卦
臺灣科幻生態八卦
作者Sansanfeng. http://www.wretch.cc/rd/blog/plurk/www.wretch.cc/blog/bhhwang/13097919 (〈台灣科幻生態八卦〉說明-bhhwang的無名小站)
2011年6月9日星期四
轉新浪網友久翎舞的文章:阿西莫夫(Asimov)談寫作 - (4) 悬疑 ( SUSPENSE )
阿西莫夫(Asimov)談寫作 - (4) 悬疑 ( SUSPENSE )(2007-12-18 00:46:49)(4) 悬疑 ( SUSPENSE ) |
轉新浪網友久翎舞的文章:阿西莫夫(Asimov)談寫作 - (3) 主意(Idea)
阿西莫夫(Asimov)談寫作 - (3) 主意(Idea) (2007-12-13 23:38:47)
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4fb62dec01007pa2.html
标签: 文学/原创 分类: 阿西莫夫谈写作
阿西莫夫(Asimov)談科學小說的寫作方法--(3) 主意(Idea)
阿西莫夫(Issac Asimov, 1920年生,1992年去世),和勞伯 - 海藍(Robert A Heinlein), 阿瑟 - 克拉克(Arthur C Clark)合稱科學小說界的三大巨人.
阿西莫夫一生著作等身,堪稱有史以來最多產的作家.他一生寫作,編輯超過五百本書.寫作的範圍遍及美國圖書分類法(杜威十進法)十大類中的九大類.
但是,他最著名的當然還是科學小說(Science Fiction).
這里介紹的是他自己收集的關於科學小說寫作的一些相關文章,希望喜歡寫作的朋友,可以對照自己的經驗.
(3) 主意 ( IDEAS )
有人有一次问艾萨克 - 牛顿 ( Isaac Newton ) ,他何以能解决别人认为是无法突破的问题,他回答:“不断地思考,思考,再思考。”
我不知道人们想从他那儿得到什么样的答案。人们总有一种罗曼蒂克的幻想,以为有一种东西叫做“灵感”,天上的谬斯女神下来,用她的七弦琴在你头上一点,事情一蹴而成。就像一切罗曼蒂克的幻想一样,这只是幻想。
某些人也许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,比别人有较多的点子。他们的想象力也许活泼些,能比较有效地把握住长远的后果。但是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思考。靠得住的只有你能怎么样好好地思考,更甚至于是,你能坚持多久思考而不中断。我想,有极端聪颖的人,却产量很少,其中的原因之一是,他们对自己的思考的专注时间太短.有并非太聪颖的人,但是能专注在他的思考中,直到他得到些收获。
我有这些想法是因为最近有一个好朋友,也是一个科学小说的作家,他的作品我非常的敬佩,在谈话中,他很尴尬地提出一个问题:“你的好主意都是怎么来的?”
我看得出他的问题在那里。最近没有了新点子,他有些烦恼以为他失去了想新主意的能力,或者以为他跟本没这种能力,所以他找到了我。毕竟我是如此多产,我一定没有找不到新主意的烦恼,也许我说不定还有什么别人不知的方法,别人也可借镜。
但是我很诚挚地回答:“我怎么得到我的主意?思考,思考,不断地思考直到我几乎想要从窗口跳出去。”
“你也一样?”他说,明显地松了一口气。
“当然。”我说,“如果你有麻烦,只表示你和我一类,毕竟,要是那么容易得到新主意的话,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当作家了。”
这以后,我对这个问题严肃地思考了许多。有没有办法能找出我自己的一套系统方法?是不是真有这样的系统方法,还是只是随机的思考。
我回想我在写我最近的一本小说,“内美西斯 ( NEMESIS ) ”时发生在我脑中的过程。双日书店在1989年12月出版这本书。我想描述我写这本书前的思考过程,可能对其他作者,或是读者能有点启发。
这始于我的双日书店编辑,珍尼佛 - 布雷耳 ( Jennifer Brehl ) 对我说:“艾萨克,我希望你的下一部小说不是系列书的一部分,我不要它是基地小说,或是机器人小说,或是帝国小说。写一部完全独立的小说。”
于是我开始思考,简略地说,就是这么开始的。( 我把其中一些歧途,死胡同,胡思乱想以及想描出一个路子等等,都略过不提了 )。
基地,机器人和帝国小说系列,是互相关联的,背景是假设以超光速星际旅行是完全建立了。我过去的独立小说中,“永恒的终结 ( The End of Eternity ) ”是关于时光旅行的,“上帝他们自己 ( Gods Themselves ) ”是关于不同宇宙间的交通,“难以置信的航行 II ( Fantastic Voyage I I ) ”是关于微型化的。没有一部是关于星际旅行的。
那好,就让我来写一部探讨全新背景的小说。让它处理如何建立星际旅行,第一次星际之旅。立刻我想象一个完全殖民的太阳系,地球正在逐渐衰亡,大批的空间殖民地在月球和小行星轨道上运行。我想象殖民地和地球的关系是敌对的。
这就让我对发展空间旅行的推动力找到了一个理由。科技的进展当然可以是纯粹是为了科技 ( 就像说人爬山是因为山在那儿) ,但是如果有一个不那么清高的理由的话,会有点帮助的。殖民地可能想离开太阳系,另建立一个新社会,借过去的经验,避免人类过去犯的错误。
好!他们要往那儿去呢?如果是基地系列小说的话,他们有星际飞行的能力,他们可以随便上那儿去,但是这自由度太大了。这带来了太多的可能性,而没有足够的难度。如果人类刚刚开始发展星际飞行技术,殖民地想逃离太阳系时,会发现最初他们可以达到的距离是十分有限的。
他们要去那儿呢,合理的地方是半人马座的阿儿发 ( Alpha Centauri ) ,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星系。但是这太合理了,真无趣。那么,如果有另一个星系,比人马座只有一半的距离 ,那就更容易到达。
但是为什么我们看不见这个星呢?它是个红矮星,非常暗淡。而且在它和我们之间还挡了一层星际尘埃,使它更加暗淡,因此没有人注意到它。
就在这时,我记得几年前,有人忆想,太阳可能有一个远方的红矮伴星,每个周期当它穿过慧星云时,会带走几颗慧星,抛向太阳系中心,有时会撞上地球,造成地球上周期性的生物灭种,这颗星的名字就叫“内美西斯“。
这个忆想似乎已经被遗忘,但是我把它拿来用。我小说的人物要去这个邻近的红矮星,我叫它作“内美西斯”,然后以它为我的书名。当然,在红矮星的是不可能有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的,但是我要一个。如果殖民地可以单纯地围绕红矮星运行,我的灵活性就大增。要这样,我就得想出一些条件,让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得以存在。为此我创造了一颗气体巨型行星,让它有一个和地球大小相同的卫星,而这个卫星是适合人类居住的。
接下来,我须要一个难题。最简单的是当内美西斯绕行太阳,必然要通过慧星云。我拒绝了这个题材,因为它在媒体上已经谈论了太多。我要一个人们不太预料的到的难题。所以我决定,内美西斯是个独立的星体,刚好运行在一个和太阳系几乎相交的轨道,可能会造成危险的万有引力效应。
这是个好难题,但是我须要有一个可信的解决难题的方案。这花了我不少时间,不过我终于想到了一个。( 抱歉,我不能告诉你是什么,对这,你得自己去读这本书。)
接著我须要的是一个好的人物,作为穿插全书的脊椎骨,所有的事件围绕著这个人展开。我选择了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。让她有些特殊的性格,而引人兴趣。
然后,我须要一个地点来开始我的故事。我由我的主角开始,让她做或说些什么事来展开事件的联锁反应贯串全书。我做了选择,然后不再等了,坐下来开始动笔。
但是你也许会说,我的小说还没影子。我有的只是一个社会架构,一个难题,一个解决方案,一个人物和一个起头。我什么时候才编造那些添满我那错综复杂的布局的细节呢 ( 内美西斯是很复杂的 )?
我不瞒你说,我是一路走一路编造的,但不是毫无思考的。当我塑造了第一景,我发现在我完成了它时,第二景就已经在胸,在它完成后,我就有了下一景,如此直到第九十五景结束全书。
要这么作,我得,随时地在较小并细节的尺度上不停地思考( 这大约花了我九个月的时间 )。代价是牺牲无数的睡眠,和无数对我四周人和物的留心 ( 包括偶尔投给我心爱的妻子简内一個空洞的眼神,每当我陷入瞬间的沉思,她总能看出我那“有点不对劲”的警讯。)
但是,可不可能在我进行了全书三分之二时,发现我在前头某处转错了一个弯,现在走进了死胡同?当然可能,但是这还从来没有在我身上发生过,我也不认为会发生在我身上。我创造的新场景,一定是基于我已经完成的,决不考虑任何代替方案。我没有时间从头再起。
不过,我并不想把这程序说得比实际上容易。你得考虑因素,首先我先天上对这类事就特别能干,而我从事写作已经超过半个世纪,经验也得算在内。
总而言之,以上是最接近我能解释的了的:我的主意来自何处。
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4fb62dec01007pa2.html
标签: 文学/原创 分类: 阿西莫夫谈写作
阿西莫夫(Asimov)談科學小說的寫作方法--(3) 主意(Idea)
阿西莫夫(Issac Asimov, 1920年生,1992年去世),和勞伯 - 海藍(Robert A Heinlein), 阿瑟 - 克拉克(Arthur C Clark)合稱科學小說界的三大巨人.
阿西莫夫一生著作等身,堪稱有史以來最多產的作家.他一生寫作,編輯超過五百本書.寫作的範圍遍及美國圖書分類法(杜威十進法)十大類中的九大類.
但是,他最著名的當然還是科學小說(Science Fiction).
這里介紹的是他自己收集的關於科學小說寫作的一些相關文章,希望喜歡寫作的朋友,可以對照自己的經驗.
(3) 主意 ( IDEAS )
有人有一次问艾萨克 - 牛顿 ( Isaac Newton ) ,他何以能解决别人认为是无法突破的问题,他回答:“不断地思考,思考,再思考。”
我不知道人们想从他那儿得到什么样的答案。人们总有一种罗曼蒂克的幻想,以为有一种东西叫做“灵感”,天上的谬斯女神下来,用她的七弦琴在你头上一点,事情一蹴而成。就像一切罗曼蒂克的幻想一样,这只是幻想。
某些人也许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,比别人有较多的点子。他们的想象力也许活泼些,能比较有效地把握住长远的后果。但是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思考。靠得住的只有你能怎么样好好地思考,更甚至于是,你能坚持多久思考而不中断。我想,有极端聪颖的人,却产量很少,其中的原因之一是,他们对自己的思考的专注时间太短.有并非太聪颖的人,但是能专注在他的思考中,直到他得到些收获。
我有这些想法是因为最近有一个好朋友,也是一个科学小说的作家,他的作品我非常的敬佩,在谈话中,他很尴尬地提出一个问题:“你的好主意都是怎么来的?”
我看得出他的问题在那里。最近没有了新点子,他有些烦恼以为他失去了想新主意的能力,或者以为他跟本没这种能力,所以他找到了我。毕竟我是如此多产,我一定没有找不到新主意的烦恼,也许我说不定还有什么别人不知的方法,别人也可借镜。
但是我很诚挚地回答:“我怎么得到我的主意?思考,思考,不断地思考直到我几乎想要从窗口跳出去。”
“你也一样?”他说,明显地松了一口气。
“当然。”我说,“如果你有麻烦,只表示你和我一类,毕竟,要是那么容易得到新主意的话,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当作家了。”
这以后,我对这个问题严肃地思考了许多。有没有办法能找出我自己的一套系统方法?是不是真有这样的系统方法,还是只是随机的思考。
我回想我在写我最近的一本小说,“内美西斯 ( NEMESIS ) ”时发生在我脑中的过程。双日书店在1989年12月出版这本书。我想描述我写这本书前的思考过程,可能对其他作者,或是读者能有点启发。
这始于我的双日书店编辑,珍尼佛 - 布雷耳 ( Jennifer Brehl ) 对我说:“艾萨克,我希望你的下一部小说不是系列书的一部分,我不要它是基地小说,或是机器人小说,或是帝国小说。写一部完全独立的小说。”
于是我开始思考,简略地说,就是这么开始的。( 我把其中一些歧途,死胡同,胡思乱想以及想描出一个路子等等,都略过不提了 )。
基地,机器人和帝国小说系列,是互相关联的,背景是假设以超光速星际旅行是完全建立了。我过去的独立小说中,“永恒的终结 ( The End of Eternity ) ”是关于时光旅行的,“上帝他们自己 ( Gods Themselves ) ”是关于不同宇宙间的交通,“难以置信的航行 II ( Fantastic Voyage I I ) ”是关于微型化的。没有一部是关于星际旅行的。
那好,就让我来写一部探讨全新背景的小说。让它处理如何建立星际旅行,第一次星际之旅。立刻我想象一个完全殖民的太阳系,地球正在逐渐衰亡,大批的空间殖民地在月球和小行星轨道上运行。我想象殖民地和地球的关系是敌对的。
这就让我对发展空间旅行的推动力找到了一个理由。科技的进展当然可以是纯粹是为了科技 ( 就像说人爬山是因为山在那儿) ,但是如果有一个不那么清高的理由的话,会有点帮助的。殖民地可能想离开太阳系,另建立一个新社会,借过去的经验,避免人类过去犯的错误。
好!他们要往那儿去呢?如果是基地系列小说的话,他们有星际飞行的能力,他们可以随便上那儿去,但是这自由度太大了。这带来了太多的可能性,而没有足够的难度。如果人类刚刚开始发展星际飞行技术,殖民地想逃离太阳系时,会发现最初他们可以达到的距离是十分有限的。
他们要去那儿呢,合理的地方是半人马座的阿儿发 ( Alpha Centauri ) ,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星系。但是这太合理了,真无趣。那么,如果有另一个星系,比人马座只有一半的距离 ,那就更容易到达。
但是为什么我们看不见这个星呢?它是个红矮星,非常暗淡。而且在它和我们之间还挡了一层星际尘埃,使它更加暗淡,因此没有人注意到它。
就在这时,我记得几年前,有人忆想,太阳可能有一个远方的红矮伴星,每个周期当它穿过慧星云时,会带走几颗慧星,抛向太阳系中心,有时会撞上地球,造成地球上周期性的生物灭种,这颗星的名字就叫“内美西斯“。
这个忆想似乎已经被遗忘,但是我把它拿来用。我小说的人物要去这个邻近的红矮星,我叫它作“内美西斯”,然后以它为我的书名。当然,在红矮星的是不可能有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的,但是我要一个。如果殖民地可以单纯地围绕红矮星运行,我的灵活性就大增。要这样,我就得想出一些条件,让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得以存在。为此我创造了一颗气体巨型行星,让它有一个和地球大小相同的卫星,而这个卫星是适合人类居住的。
接下来,我须要一个难题。最简单的是当内美西斯绕行太阳,必然要通过慧星云。我拒绝了这个题材,因为它在媒体上已经谈论了太多。我要一个人们不太预料的到的难题。所以我决定,内美西斯是个独立的星体,刚好运行在一个和太阳系几乎相交的轨道,可能会造成危险的万有引力效应。
这是个好难题,但是我须要有一个可信的解决难题的方案。这花了我不少时间,不过我终于想到了一个。( 抱歉,我不能告诉你是什么,对这,你得自己去读这本书。)
接著我须要的是一个好的人物,作为穿插全书的脊椎骨,所有的事件围绕著这个人展开。我选择了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。让她有些特殊的性格,而引人兴趣。
然后,我须要一个地点来开始我的故事。我由我的主角开始,让她做或说些什么事来展开事件的联锁反应贯串全书。我做了选择,然后不再等了,坐下来开始动笔。
但是你也许会说,我的小说还没影子。我有的只是一个社会架构,一个难题,一个解决方案,一个人物和一个起头。我什么时候才编造那些添满我那错综复杂的布局的细节呢 ( 内美西斯是很复杂的 )?
我不瞒你说,我是一路走一路编造的,但不是毫无思考的。当我塑造了第一景,我发现在我完成了它时,第二景就已经在胸,在它完成后,我就有了下一景,如此直到第九十五景结束全书。
要这么作,我得,随时地在较小并细节的尺度上不停地思考( 这大约花了我九个月的时间 )。代价是牺牲无数的睡眠,和无数对我四周人和物的留心 ( 包括偶尔投给我心爱的妻子简内一個空洞的眼神,每当我陷入瞬间的沉思,她总能看出我那“有点不对劲”的警讯。)
但是,可不可能在我进行了全书三分之二时,发现我在前头某处转错了一个弯,现在走进了死胡同?当然可能,但是这还从来没有在我身上发生过,我也不认为会发生在我身上。我创造的新场景,一定是基于我已经完成的,决不考虑任何代替方案。我没有时间从头再起。
不过,我并不想把这程序说得比实际上容易。你得考虑因素,首先我先天上对这类事就特别能干,而我从事写作已经超过半个世纪,经验也得算在内。
总而言之,以上是最接近我能解释的了的:我的主意来自何处。
2011年6月8日星期三
轉新浪網友久翎舞的文章:阿西莫夫(Asimov) 談寫作 - (2)隱喻(Metaphor)
阿西莫夫(Asimov) 談寫作 - (2)隱喻(Metaphor)
(2007-12-12 02:45:18)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4fb62dec01007onc.html
(2) 隐喻 ( METAPHOR )
有一天我接到一个书迷读者的来信,他买了一本“拜占庭的代理人”( Agent of Byzantium ),作者是哈瑞 - 特妥斗夫 ( Harry Turtledove ) ,这是一套叫“爱萨克 - 阿西莫夫推荐”的系列书中的一本( 所以他写信给我 )。
来信人写道,书的封面是一个男士,他“穿着罗马战士的军服,左手拿著一个罗马式盾牌。”他也拿著“一个巨大,十分现代化,看来威力无匹的爆破枪。”和“一个电子扫描器件。”
他受到这种年代错置情境的诱惑,买了这本书,读了它,而且“很欣赏这本书。”但是在书中他找不到那一处有这么一个人,拿著这样的枪和扫描器,他觉得受骗了。
他受一幅不正确的封面画引诱,买了并且读了这本书,他写信来抱怨。
所以我想了想,我对艺术的知识是这么微不足道,我自然不敢说懂得什么。但是关于文字这职业,我可是无所不知 ( 五十年不间断的成功的历练,给我有说这话的权利 )。我将从这个角度来谈这个问题。
我看到这读者的抱怨是“字面派”对“隐喻派”提出的。“字面派”要求一件艺术品 ( 文字或图像 ),它表达的信息要得和表面呈现的一切完全相符。然而,“隐喻派”( Metaphor 源自希腊文,字义为“转换”的意思 ) 把一个信息转换成另外一相似的,比较容易让人想象,比较戏剧化,多一些诗意的信息。然而你得明白这当中有一个转换,如果你是个“再生的字面派 ( Born-again Literalist )",容我用这个名词,你可是没抓到重点。
让我们以圣经 ( Bible ) 为例,以色列人的子孙在沙漠中流浪,来到迦南地界。派出间谍去探看情况,他们的心直往下沉。他们看到一个强大民族,有高大的城墙,有无数精巧的战车,战技嫻熟的士兵,高超的工艺技术。他们回来报告:“我们看到的所有的人都有伟大的形像,那里我们看见巨人,,,在他们眼中就像在我们自己眼中,我们像小蚱蜢。”
对,他们伟大意指他们的工艺技术高超,他们是工艺技术的巨人,而以色列人相比之下是小蚱蜢。间谍觉得以色列人打败迦南人的机会,就像蚱蜢打败人一样微小。
这是个很有意义的隐喻。“巨人”,“蚱蜢”的隐喻有戏剧性,也把信息传到了。但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派,都隐约地以为迦南人身高两百尺,所以一般人比起来有如蚱蜢。
基本教义派们看到圣经只见到字义,而不见其他,但要强加在人们身上,这真是人类历史的一大悲剧之一。
或者让我们看看沙士比亚的悲剧“马克白 ( Macbeth ) ”。
马克白才杀死了邓肯,双手血腥,他自己也还为此而吓得发抖。马克白夫人看见他丈夫颓丧的样子,心里耽忧,便给他个现实的劝告:“快去,拿点水把那污秽的证据从手上洗清”
而马克白,他的一颗心已毫无主见,说:“用海神所有的海洋之水,能把这血从我手上洗清吗?不能!这手将让无数的海水血红,使绿转变为红。”
这是强有力的意像,你看到血腥的手浸人海中,无垠的海水因而变红,但是字面上这没有意义。几滴鲜血怎么可能把海水变红?就是世界上所有的人身上的鲜血全倾人海里,也不会让海水颜色有见得到的改变。马克白似乎是在放肆无忌地夸张 ( 过份的夸张,有时候会达到目的,但是多半变成荒诞无稽) 。
但这不是放肆无忌地夸张,这是隐喻。考虑到马克白才杀了一个人,这人曾经爱护他,给他无数的荣誉,所以他犯了的是忘恩负义的罪行。更甚于此,他谋杀的人是在他家作客,马克白违反了神圣,文明的待客习俗。最后,马克白谋杀的是他的国王,在沙士比亚时代,国王是被当成上帝在地上的代表。这三大罪,让马克白的灵魂充满无穷的罪恶感。
鲜血无法染红海水,但是血不是血,它在此暗喻罪恶感。海水转变成血红色的意象,给人一个狂暴的戏剧性概念,马克白的灵魂此刻担负著无穷的黑暗。如果你仅仅说:“啊!我的罪行是无穷的”,你是得不到这概念的。
字面派者,一意要算计血腥的手对海水的影响,他对所读将是一无所得。
再举个例子。诗人科乐瑞基 ( Coleridge ) 的作品“古老水手之歌 (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 )”,第三章的第十四首诗,有以下几行:“当角形月在东方地平线升起,下方的尖端之内有一颗明星。“
”角形月“自然是新月,而在她的下方的尖端内是不可能有明星的。弯月是月亮最亮的部分,但其他部分虽然因太阳照不到而黑暗,但是月亮还是存在,在月亮下方的尖端内有颗明星,就是说星光得穿透几千里厚的月亮物质,这是不可能的,我不知道有多少读者会嘲笑科乐瑞基的天真无知。
然而这是无知吗?这首诗开始的时候十分简单而自然,直到这古老的水手杀死了信天翁,一只可爱而无恶意的小鸟。这本也是个隐喻。毕竟人类有史以来也杀过可爱而无恶意的小鸟。然而在这里,这杀戮代表了人类冷漠无情,漠不关心的残忍,因此,这艘船和它的船员 ( 他们认可了老水手的行为 ) ,进入了一个奇异的世界,上帝离去,自然规律被止销,浑囤无序再度主宰。诗的气氛由此变得诡异而非人间,直到老水手不干心地,以涌现的爱心祝福海中所有的生命,一切才恢复正常。
我觉得科乐瑞基知道在月亮下方的尖端内不会有明星,只是用这来作为又一个例子,当人类的残忍剥夺了爱心,秩序,和上帝的存在时,世间将是如何浑囤无序。一个不能有明星的地方,闪亮著一颗明星,这比喻不正是恰如其分。
不里解这一点,就错过了整首诗的重点,只见到跳动的量尺和高明的韵律,当然这已经很多,但是远远不够的,字面派自己剥夺了艺术中最珍贵的部分。
如果我们用这种方法在视觉艺术上,你要一个画家把文章的一段描写准确无误表达出来,他就成了文字的奴隶。你压制了他的创造力,责难他思考和才能的独立性。愈有才华的艺术家,愈不会接受这样一件工作 ( 假设他不是非常须要钱用 )。
真正有才华的艺术家,画的不会是字面的意义,而是故事里的气氛。他努力地,基干他的艺术和才能的本质,照著作者的本意,把故事的意义进一步深化加强。
所以,1998年12 月中的那期,“阿西莫夫的”杂志封面,是我的故事“没有拉尼的圣诞节 ( Christmas Without Rodney ) ”的插画。画的不是故事里的任何事件,画上是一个男孩绷著一张脸,自我沉思的表情。更进一步,这幅画的支配色彩是红色,以我的想法这代表忿怒 ( 隐喻一个人生气时脸上泛起了红色) 。这表达一个被宠坏了的孩子,当他不能立刻得到他要的东西时的忿怒。男孩身后是一个机器人,一只手支在颈部,好像不知该怎么办,这傳达了故事中暗伏的一个线索。这画家,哥理 - 福利曼 ( Gary Freeman ) ,他画的不是故事本身,而是给故事加上了一个视觉层面。这是他该做的,也是花钱请他做的事。
这再把我们带回"拜占庭的代理人"这本书的封面插画,很清楚,画家画的不是故事本身,而是故事的本质。君士坦丁堡在背景里,可由艾亚 - 索非亚 ( Hagia Sophia ,六世纪罗马查士丁尼大帝所建) 大教堂精致的拱形圆顶认出,前景是一个士兵,有著罗马拜占庭式的装扮。到此看来是个历史小说。但是他又拿著一个现代文明的高科技武器,显然这是个历史小说布置在一个不同的现实场景。这正是这本书所处理对象,封面很清楚,传达了我们该知道的信息,也满足插画者自己的渴望,如果有关科技的细节没有在书中任何事件中交代,那是一点都不重要。
2011年6月7日星期二
轉新浪網友久翎舞的文章:阿西莫夫(Asimov)談寫作 - (1) 布局 ( PLOTS )
阿西莫夫(Asimov)談寫作 - (1) 布局 ( PLOTS )
(2007-12-08 00:02:22)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4fb62dec01007nb7.html
阿西莫夫一生著作等身,堪稱有史以來最多產的作家.他一生寫作,編輯超過五百本書.寫作的範圍遍及美國圖書分類法(杜威十進法)十大類中的九大類.
订阅:
博文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