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西莫夫(Asimov)談寫作 - (3) 主意(Idea) (2007-12-13 23:38:47)
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4fb62dec01007pa2.html
标签: 文学/原创 分类: 阿西莫夫谈写作
阿西莫夫(Asimov)談科學小說的寫作方法--(3) 主意(Idea)
阿西莫夫(Issac Asimov, 1920年生,1992年去世),和勞伯 - 海藍(Robert A Heinlein), 阿瑟 - 克拉克(Arthur C Clark)合稱科學小說界的三大巨人.
阿西莫夫一生著作等身,堪稱有史以來最多產的作家.他一生寫作,編輯超過五百本書.寫作的範圍遍及美國圖書分類法(杜威十進法)十大類中的九大類.
但是,他最著名的當然還是科學小說(Science Fiction).
這里介紹的是他自己收集的關於科學小說寫作的一些相關文章,希望喜歡寫作的朋友,可以對照自己的經驗.
(3) 主意 ( IDEAS )
有人有一次问艾萨克 - 牛顿 ( Isaac Newton ) ,他何以能解决别人认为是无法突破的问题,他回答:“不断地思考,思考,再思考。”
我不知道人们想从他那儿得到什么样的答案。人们总有一种罗曼蒂克的幻想,以为有一种东西叫做“灵感”,天上的谬斯女神下来,用她的七弦琴在你头上一点,事情一蹴而成。就像一切罗曼蒂克的幻想一样,这只是幻想。
某些人也许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,比别人有较多的点子。他们的想象力也许活泼些,能比较有效地把握住长远的后果。但是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思考。靠得住的只有你能怎么样好好地思考,更甚至于是,你能坚持多久思考而不中断。我想,有极端聪颖的人,却产量很少,其中的原因之一是,他们对自己的思考的专注时间太短.有并非太聪颖的人,但是能专注在他的思考中,直到他得到些收获。
我有这些想法是因为最近有一个好朋友,也是一个科学小说的作家,他的作品我非常的敬佩,在谈话中,他很尴尬地提出一个问题:“你的好主意都是怎么来的?”
我看得出他的问题在那里。最近没有了新点子,他有些烦恼以为他失去了想新主意的能力,或者以为他跟本没这种能力,所以他找到了我。毕竟我是如此多产,我一定没有找不到新主意的烦恼,也许我说不定还有什么别人不知的方法,别人也可借镜。
但是我很诚挚地回答:“我怎么得到我的主意?思考,思考,不断地思考直到我几乎想要从窗口跳出去。”
“你也一样?”他说,明显地松了一口气。
“当然。”我说,“如果你有麻烦,只表示你和我一类,毕竟,要是那么容易得到新主意的话,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当作家了。”
这以后,我对这个问题严肃地思考了许多。有没有办法能找出我自己的一套系统方法?是不是真有这样的系统方法,还是只是随机的思考。
我回想我在写我最近的一本小说,“内美西斯 ( NEMESIS ) ”时发生在我脑中的过程。双日书店在1989年12月出版这本书。我想描述我写这本书前的思考过程,可能对其他作者,或是读者能有点启发。
这始于我的双日书店编辑,珍尼佛 - 布雷耳 ( Jennifer Brehl ) 对我说:“艾萨克,我希望你的下一部小说不是系列书的一部分,我不要它是基地小说,或是机器人小说,或是帝国小说。写一部完全独立的小说。”
于是我开始思考,简略地说,就是这么开始的。( 我把其中一些歧途,死胡同,胡思乱想以及想描出一个路子等等,都略过不提了 )。
基地,机器人和帝国小说系列,是互相关联的,背景是假设以超光速星际旅行是完全建立了。我过去的独立小说中,“永恒的终结 ( The End of Eternity ) ”是关于时光旅行的,“上帝他们自己 ( Gods Themselves ) ”是关于不同宇宙间的交通,“难以置信的航行 II ( Fantastic Voyage I I ) ”是关于微型化的。没有一部是关于星际旅行的。
那好,就让我来写一部探讨全新背景的小说。让它处理如何建立星际旅行,第一次星际之旅。立刻我想象一个完全殖民的太阳系,地球正在逐渐衰亡,大批的空间殖民地在月球和小行星轨道上运行。我想象殖民地和地球的关系是敌对的。
这就让我对发展空间旅行的推动力找到了一个理由。科技的进展当然可以是纯粹是为了科技 ( 就像说人爬山是因为山在那儿) ,但是如果有一个不那么清高的理由的话,会有点帮助的。殖民地可能想离开太阳系,另建立一个新社会,借过去的经验,避免人类过去犯的错误。
好!他们要往那儿去呢?如果是基地系列小说的话,他们有星际飞行的能力,他们可以随便上那儿去,但是这自由度太大了。这带来了太多的可能性,而没有足够的难度。如果人类刚刚开始发展星际飞行技术,殖民地想逃离太阳系时,会发现最初他们可以达到的距离是十分有限的。
他们要去那儿呢,合理的地方是半人马座的阿儿发 ( Alpha Centauri ) ,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星系。但是这太合理了,真无趣。那么,如果有另一个星系,比人马座只有一半的距离 ,那就更容易到达。
但是为什么我们看不见这个星呢?它是个红矮星,非常暗淡。而且在它和我们之间还挡了一层星际尘埃,使它更加暗淡,因此没有人注意到它。
就在这时,我记得几年前,有人忆想,太阳可能有一个远方的红矮伴星,每个周期当它穿过慧星云时,会带走几颗慧星,抛向太阳系中心,有时会撞上地球,造成地球上周期性的生物灭种,这颗星的名字就叫“内美西斯“。
这个忆想似乎已经被遗忘,但是我把它拿来用。我小说的人物要去这个邻近的红矮星,我叫它作“内美西斯”,然后以它为我的书名。当然,在红矮星的是不可能有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的,但是我要一个。如果殖民地可以单纯地围绕红矮星运行,我的灵活性就大增。要这样,我就得想出一些条件,让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得以存在。为此我创造了一颗气体巨型行星,让它有一个和地球大小相同的卫星,而这个卫星是适合人类居住的。
接下来,我须要一个难题。最简单的是当内美西斯绕行太阳,必然要通过慧星云。我拒绝了这个题材,因为它在媒体上已经谈论了太多。我要一个人们不太预料的到的难题。所以我决定,内美西斯是个独立的星体,刚好运行在一个和太阳系几乎相交的轨道,可能会造成危险的万有引力效应。
这是个好难题,但是我须要有一个可信的解决难题的方案。这花了我不少时间,不过我终于想到了一个。( 抱歉,我不能告诉你是什么,对这,你得自己去读这本书。)
接著我须要的是一个好的人物,作为穿插全书的脊椎骨,所有的事件围绕著这个人展开。我选择了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。让她有些特殊的性格,而引人兴趣。
然后,我须要一个地点来开始我的故事。我由我的主角开始,让她做或说些什么事来展开事件的联锁反应贯串全书。我做了选择,然后不再等了,坐下来开始动笔。
但是你也许会说,我的小说还没影子。我有的只是一个社会架构,一个难题,一个解决方案,一个人物和一个起头。我什么时候才编造那些添满我那错综复杂的布局的细节呢 ( 内美西斯是很复杂的 )?
我不瞒你说,我是一路走一路编造的,但不是毫无思考的。当我塑造了第一景,我发现在我完成了它时,第二景就已经在胸,在它完成后,我就有了下一景,如此直到第九十五景结束全书。
要这么作,我得,随时地在较小并细节的尺度上不停地思考( 这大约花了我九个月的时间 )。代价是牺牲无数的睡眠,和无数对我四周人和物的留心 ( 包括偶尔投给我心爱的妻子简内一個空洞的眼神,每当我陷入瞬间的沉思,她总能看出我那“有点不对劲”的警讯。)
但是,可不可能在我进行了全书三分之二时,发现我在前头某处转错了一个弯,现在走进了死胡同?当然可能,但是这还从来没有在我身上发生过,我也不认为会发生在我身上。我创造的新场景,一定是基于我已经完成的,决不考虑任何代替方案。我没有时间从头再起。
不过,我并不想把这程序说得比实际上容易。你得考虑因素,首先我先天上对这类事就特别能干,而我从事写作已经超过半个世纪,经验也得算在内。
总而言之,以上是最接近我能解释的了的:我的主意来自何处。
订阅:
博文评论 (Atom)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